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悍铭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悍铭论坛 资讯 域名资讯 查看内容

央媒发布“域名”纪录片,我们要坚定的攻克中国互联网汉化的最后一座堡垒

2022-2-20 21:54| 发布者: 管理员| 查看: 191| 评论: 0

摘要: 2022新年伊始,一部讲述中国计算机科研工作者特殊经历的纪录片在央视新闻、中国科技博览的多个网络平台发布,该片首次为我们讲述了“域名”从英文汉化成中文的艰辛经历。对于中国互联网汉化的“最后一座堡垒”,看似 ...
2022新年伊始,一部讲述中国计算机科研工作者特殊经历的纪录片在央视新闻、中国科技博览的多个网络平台发布,该片首次为我们讲述了“域名”从英文汉化成中文的艰辛经历。对于中国互联网汉化的“最后一座堡垒”,看似只是一个小目标,其实背后却深藏着科技话语权和文化自信心的双重博弈。

中文域名普及究竟会给我们上网带来哪些改变?这些改变的背后,又能折射出哪些互联网未来新趋势?



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,那时候上网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。其中最大的难度就是语言,由于互联网诞生在美国,英文就成了上网的第一道门槛,只有通过汉化破除语言障碍才能使互联网在中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。而域名作为互联网的基础架构、网站的门牌号,理应成为汉化的重要一环。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域名的汉化之路竟成为了最为漫长的一条路。

长期以来,关于域名究竟需不需要汉化的争论喋喋不休。反对者认为,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网站已经非常方便,而中国网民大都没有输入域名的习惯,使用英文域名并不会影响用户上网,所以普及中文域名没有太大必要。孰不知这样的论断只局限于片面,域名除了使用价值之外,对品牌保护、文化认同以及互联网未来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。

对于中国企业而言,官网域名难以与品牌匹配的困扰长期存在。为了最大限度的让域名和品牌名一致,众多企业不惜重金购买英文域名,其中不乏一些令人瞠目结舌的域名收购案:2003年,由于长期苦于知识产权纠纷,腾讯花11万美元收购了qq.com域名,而到了微信时代,weixin.com域名的价值传言竟高达3000万人民币;新浪微博出资800万收购weibo.com,小米出资2244万收购mi.com、唯品会1200万收购vip.com,京东商城3000万买下jd.com;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曾经说:“一个好的域名可以省下90%的广告费”。即便如此,花重金买下的域名与自己的品牌名依然不够匹配,品牌是中文的,域名却是英文的。域名作为互联网世界的门牌号,是品牌在线上最重要的体现形式之一,尴尬的是我们拼尽全力想要保护自己的品牌,却得不到最想要的结果。而中文域名恰好能够为中国企业解决这一难题,工商银行.网址、中石化.网址、贵州茅台.网址、华为.网址、承德露露.网址、海底捞.网址,这些中文域名不仅能够与品牌名保持完全一致,而且它们更符合中国人语言习惯,在记忆和使用上也更加便捷、.网址中文域名被形象得称为:“记得住的品牌”。



正像纪录片中,北龙中网(北京)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毛伟所说:

“因为以前你上英文域名啊,你印在那儿,大家看一眼实际上也不一定记得住,实际上呢,中文域名它印在那儿大家一眼就记住了。记住以后我在网上找它的时候,我只要把这个名字一输进去就可以找到了,这样的话,让我们更多的用户,以更简洁,更便宜、更低成本的方式能访问到我。这对于在网上开展这个电子商务是不是更有帮助,对不对?所以现在为什么这些企业就认识到这一点,开始这么做了,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苗头,应该鼓励。”

.网址中文域名,可以有效提升域名的实用价值,可以将英文网址提升成为品牌网址,凸显品牌标识,看一眼就记住,方便记忆和传播。让用户以更低的成本提升网站访问量,让企业的官方网站发挥出更多的价值。



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。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: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114.4万亿元,占全球经济比重预计超18%,稳居世界第二。分析人士预测:中国经济将在未来十年之内超过美国,成为世界第一。



随着国家影响力的不断提升,学习中国文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教育新趋势,正如纪录片中提到:目前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,4000多所国外大学开设了中文课程。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最新评论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悍铭论坛 ( 滇ICP备19004051号-1 )

GMT+8, 2023-3-27 15:02 , Processed in 0.029397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返回顶部